top of page
Search
Writer's pictureY Music

Kaija Saariaho-Lichtbogen


Airport of Ponta Delgada (by Nanna Hänninen)


初听Saariaho的这首作品是偶尔翻到我的作曲教授Dr. Thiebaut在我们系里的shared drive里面上传的一份总谱,一年多前就在哪里了,我竟然现在才看到。我觉得这个人的名字挺好玩的就打开看看,顺便去YouTube搜了一下,一听觉得好惊艳,马上又去google这个人是谁,一看竟然是个芬兰老太太,一头红发很像Vivien Westwood,感觉更惊艳了。记得上次一个墨西哥老太太Marcela Rodríguez的作品就惊艳到我了,哇塞我突然感到莫名地兴奋,仿佛自己老了以后也能这么酷似的。

作品的封面写着" for nine musicians and live electronics"。我个人很喜欢electronic, 因为用现代科技制作出来的音效将多样性和可能性无限放大了 ♾️ Lichtbogen是个德语词,意思是弧形,弧度,还有个解释我觉得可能更适合这部作品:电弧。为什么一个芬兰人要用德语来命名作品呢?电弧又是个什么鬼?百度百科上的解释是:“电弧是一种气体放电现象,电流通过某些绝缘介质(例如空气)所产生的瞬间火花。 电弧是一种自持气体导电(电离气体中的电传导),其大多数载流子为一次电子发射所产生的电子 。 触头金属表面因一次电子发射(热离子发射、场致发射或光电发射)导致电子逸出,间隙中气体原子或分子会因电离(碰撞电离、光电离和热电离)而产生电子和离子。” 就是特斯拉发明的那个魔性的玩意儿吧。

总谱的扉页注释道:“这部作品的主要基调是轻盈和充满流动感的。为了强调空气感的氛围,以及为了能够让音乐家们以轻快的手法演奏,所有的乐器应该被放大(音效上)。” 这里的小节线主要是作为一种(使乐器演奏)同步的手段,所以小节线和节拍并不像传统记谱法中那样意味着律动或者重音。作品中还大量出现了microintervals,还有不同类型的glissando, 需要揉弦和不需要揉弦的。


弦乐器出现了很多非常规的演奏技法,作曲家都非常详细地标注了出来,比如弦乐器在演奏连续长音的时候需要不易察觉地在bridge和指板间改变弓毛与弦的接触点,从而改变音色。用左手指尖敲击弦等。同样的技法也出现在了钢琴中,估计钢琴家把手伸进琴盖里用指尖击弦会挺难受的吧。



关于长笛部分则很有意思,我第一次接触到这样的配器法。长笛演奏者吹奏的时候需要变换不同的口型,从而制造出不同的音响效果,利用口腔空间的改变和气息的强弱去改变音色。当代作曲家们在竭尽全力地打破传统格局,发掘传统乐器的新式玩法。



2 views0 comments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